网站首页 >> 研学活动

    宿州,让我想起“爱心老人”

    来源:宿州市博物馆 作者: 宿州市博物馆      发布于: 2020-12-16

    2013年,我在宿州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个街心公园,那里绿树婆娑,花团锦簇。每天吸引不少的居民前去游玩,我也不例外。公园里有个小广场,面积不大。每次散步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子,在动感音乐的伴奏下,带领着一群年轻男女翩翩起舞,欢声笑语不绝而耳。
     

    老爷子大概60多岁,精神非常抖擞,看他整天满脸红光的,十分有朝气。自打我知道这个公园以来,每天总能看到他。刚开始的时候,他“粉丝”不多,后来发展成四十多人的庞大队伍。这些“粉丝”以上班一族为主,大家并不相识。可能被老爷子的魅力感染了,都纷纷加入这轻松愉快的广场舞中。
     

    老爷子很友善,每次散步经过的时候,我总会驻足一会,彼此点头致意。时间久了,似乎成了老朋友。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街道办聘请回来的舞蹈老师,专门辅导市民跳舞的。趁闲适的时候,和他聊上了。才知道老爷子姓郑,和大家一样,只是附近的居民而已。粉丝们都亲切地叫他“郑伯”。
     

    郑伯是宿州本地人,50岁的时候,老伴因一次意外,离开了人世。现在女儿已经远嫁到了武汉,虽然女儿多次要求接老人家到身边照顾。但郑伯因为眷念宿州,所以坚持留了下来。他平时就靠摆地摊卖蔬菜水果来维持生计。郑伯笑口常开,这些艰辛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郑伯并不是舞蹈科班出身,只是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练过扭秧歌,有些舞蹈底子。至于现在跳的现代舞和广场舞,完全是自学成才的结果。
     

    生活并不富足,为何还愿意花钱购买音响、光盘歌碟,组织大伙跳舞呢。郑伯对于这样的问题,显然不陌生,估计很多人都问过他多次。郑伯笑笑说,我看周边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生活压力特别大,每个都是愁眉苦脸的,见不到一丝阳光和快乐。而且附近也没啥娱乐的,于是就动了组织大家跳舞的念头。
     

    郑伯继续说,刚开始,别人还以为我是来卖艺讨钱的。后来一直在坚持,于是开始慢慢有人过来问我,想加入跳舞的队伍,是否收钱?我说,非常欢迎,一分钱都不要。还可以推荐身边的邻居过来参加。就这样,队伍一天天壮大,现在场地也开始显得拥挤了,但看到大家神采飞扬的样子,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
     

    其实,郑伯还有个“爱心老人”的称号,他会把每天卖剩的蔬菜水果,免费赠送给社区里低收入家庭,从来不收一分钱。虽然他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帮助了别人却快乐了自己。社区外来人口比较多,很多受过郑伯馈赠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郑伯姓啥名谁就离开了宿州,但是郑伯却毫不介意,还乐在其中。
     

    说到爱,很多人都觉得巨款捐资、舍身相救,那才叫大善大爱。其实,给予别人一丝温暖,一点快乐,也是一种爱,就像宿州老人郑伯一样。他通过自己的真挚行动,向别人传递一点一滴的温情,这种善举是细微的,却让人动容。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才让宿州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儿,并让这里的人愿意用一生来守护着这个家园。
     

    由于工作调动关系,2016年底我从宿州调到深圳工作。每当说起宿州的难忘经历,总会让我想起一个叫郑伯的爱心老人。
     
     


     
      

    作者简介:谢文华,男,现年33岁。本科学历,现供职于深圳路桥建设集团,担任文案策划一职。2012-2016年,曾在宿州工作生活了5年。热爱生活,热爱宿州,平时喜欢写作、听音乐、旅游,至今发表上百篇文章,散见于《意林》、《特别关注》、《青年文摘》、《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