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展览‖致敬英雄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来源:宿州市博物馆 作者: 宿州市博物馆 发布于: 2020-10-17
70年前,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随后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残酷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宿州市博物馆特别推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专题,与观众一起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深切缅怀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更加铭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崇高事业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对这场发生在东北亚、与美国远隔重洋的朝鲜内战,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侵略我国台湾,严重侵犯我国主权。同时,美国飞机不断入侵我国东北边境的领空,进行野蛮的轰炸扫射,造成我人员伤亡。面对朝鲜的困境和请求,面对我国安全受到的直接威胁,我们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江水奔腾,壮歌未歇。70年前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从这里过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25日,即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入朝后的第六天,在温井两水洞地区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10月25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
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美国军队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还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后期参战的少量空军也仅能掩护后方主要交通运输线和局部的空中作战,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共毙伤俘敌联军109.3万多人,其中毙伤俘美军17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尊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先后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共有197653名烈士。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弘扬和光大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同时,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的爱国群众运动。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到处出现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情景;成千上万的民工、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奔赴朝鲜前线,担负各种战地勤务。在一年时间里,各界人民为志愿军购买武器捐献的资金就达5.56亿元,相当于购买3700架飞机的价款。工人和农民努力生产,厉行节约,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物资。
弘扬和光大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更是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昂扬起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铸就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丰碑。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的长津湖战役进行时,朝鲜半岛正遭遇50年一遇的严寒,气温急剧下降,志愿军部队来不及休整,在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投身天寒地冻的战场,不少战士被冻坏手脚、耳鼻,58师177团2营6连的125名战士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下,一个个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冰雕”。
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黄继光,人民军队历史上两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挺身一扑的决绝身影,震慑敌胆,化作上甘岭高耸的丰碑。
直至牺牲,黄继光也没有留下照片,只能用绘画还原这个壮烈的画面。
弘扬和光大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首位特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29日拂晓,美军向他负责镇守的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发动攻势。守住小高岭就能卡住美军南逃的咽喉。紧要关头,杨根思抱起仅剩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和鲜血守住了小高岭。
特等功臣、特级英雄杨根思
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说过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正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弘扬和光大了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有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忠诚”,才会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毅决绝的伟大壮举。抗美援朝战争中,将帅的革命忠诚精神,引领着将士们竞相牺牲奉献。他们敢于在战场上牺牲自己的一切,正是因为有着对国家和民族、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忠诚”。
弘扬和光大了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半岛同中国山水相连,抗美援朝既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出发,也从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需要考虑,更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
1952年1月2日,第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为救失足掉进冰窟窿中的朝鲜少年崔莹献出了自己年仅20岁的青春年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朝鲜人民军司令部赠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紫铜果盘
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赠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的人参酒
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2020年10月1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高度评价了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巨大贡献,强调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和重要作用,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传承这一历史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一路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奋力拼搏。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来源: 人民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