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宿博信息

    宿州市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地方戏曲”展示周(8月4日~9日)活动预告

    来源:宿州市博物馆 作者: 宿州市博物馆      发布于: 2020-08-04

    宿州地方戏曲历史悠久,是安徽省地方戏曲大市,泗州戏、梆子戏、坠子戏、花鼓戏是宿州四大地方戏曲,本周主要展示的是坠子戏、泗州戏和花鼓戏。

    坠子戏是安徽省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起源1900年安徽萧县,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它是以民间说唱的单口坠子为基础,经过“大扬琴”、“道情班”和“曲艺剧”的过程发展而成。坠子戏以其主奏乐器为“大坠胡”而得名。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丰富多彩,抒情性很强,大气动人;花腔小调幽默诙谐,衬词衬腔优美华丽;悲苦的“大寒韵”可摧人泪下。坠子戏的剧目大多由单口坠子中的“段子话”(说唱小段)与“蔓子话”(大部书)改编而成。坠子戏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坠子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泗州戏,俗名“拉魂腔”,是带有浓郁宿州地方特色的剧种,该剧种发端于苏北海州一带,起源兴盛于宿州泗县,发展至今200多年,艺术已趋于成熟,它的艺术特点集中表现在唱腔道白、压花场、音乐伴奏上。泗州戏的音乐伴奏以柳琴等弹拨乐器伴奏为主。宿州市泗州戏剧团成立于1950年,历史上曾多次晋京献礼汇报演出。2006年6月,“泗州戏”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泗州戏与安徽省徽剧、黄梅戏、庐剧并称为安徽省四大剧种。

    花鼓戏,又称淮北花鼓戏,它是在淮北地区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宿州地方戏,因伴奏乐器花鼓而得名。淮北花鼓戏源于生活,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其主要曲调有宿州调、浍北调、口子调平板、寒板等;舞蹈为“压花场”和“大小武场”两种,有文有武,语汇丰富,舞姿优美;唱腔说唱和咏唱融于一体,舒展、抒情又激越昂扬;戏曲语言质朴。埇桥区花鼓戏剧团成立于1957年,2008年6月,淮北花鼓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目单奉上,欢迎来“撩”!

    活动主题:博物馆奇妙夜“地方戏曲”展示周

    活动时间:2020年8月4日—9日 晚7点半至9点

    活动地点:宿州市博物馆南门一楼民间艺术馆展厅

    参与对象:广大市民

     参与方式:无需预约 直接前往 有任何疑问 请拨打电话0557-3021012进行咨询